長夜漫漫,一不小心又失眠了!
失眠很常見?
失眠是臨床比較常見而又難治的病證,長時間的失眠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身心損害,甚至誘發(fā)或加重其他病證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中國成年人的失眠發(fā)病率高達38.2%!
Don't Panic!
3.21是世界睡眠日,
干脆我們來聊聊怎么治失眠吧!
失眠包括睡眠時間不足、質(zhì)量不佳、深度不夠、睡眠后體力恢復不好等。心理因素、精神因素、用藥和酒精、睡眠呼吸障礙等病因均可能導致失眠。其中心理性失眠和精神性失眠最為常見。
在中醫(yī)里,失眠稱為“不寐”。古代醫(yī)家認為其病因主要有氣虛、陰虛、血少、心煩;痰滯;水停;胃病等。
主要病機
陽盛陰衰,陰陽失交
國醫(yī)大師鄧鐵濤教授認為,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機較為復雜,病因有七情所傷、飲食失節(jié)、勞倦過度等,但以情志所傷為最多見。
病位則以心、肝、膽、脾、胃為主,總的病機是陽盛陰衰,陰陽失交,臨床上可概括為虛、實兩大類。
失眠的證型
虛癥、實證、心脾血虛型
虛證、實證型失眠
失眠虛證者,以心脾血虛、心膽氣虛、心腎不交為主;實證者以痰熱、內(nèi)火、瘀血為多,其中以痰阻為最多見。
主要癥狀:臨床表現(xiàn)為患者難以入睡或徹夜難眠,伴胸悶,頭暈,或惡心,平素嗜酒或肥甘飲食、常便秘;舌體偏胖,苔厚或膩;脈弦滑。
心脾血虛型失眠
失眠患者多從事腦力勞動,或性格內(nèi)向、喜深思熟慮之人,因思慮過度則傷神,導致心血耗竭,心脾兩虛。如果長期失眠,大腦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,思想負擔重,飲食也慢慢變差,脾胃虛弱,氣機郁滯,氣血不足就會導致心脾兩虛。所以在臨床上,久患失眠的病人,辨證屬心脾血虛者亦不少見。
主要癥狀:平素性情憂郁,或久患失眠,睡后易醒,伴多夢,心悸氣短,面色萎黃,精神疲憊;消化功能差;舌淡,苔白;脈細弱。
除了以上幾種常見類型,淤血、痰阻、胃病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失眠,需臨床靈活辨證。
辨證論治
和調(diào)陰陽,養(yǎng)心安神
大名鼎鼎的“安眠藥”是受管制的精神二類藥品,有一定副作用和比較明顯的依賴性。
相比而言,中醫(yī)治療失眠,更加安全、長效。用健脾祛痰法來治氣虛痰阻型失眠,用補血活血安神法來治血虛型失眠。
為什么沒有“安眠”作用的藥物、方劑也能治失眠呢?其實,這里體現(xiàn)了中醫(yī)的“異病同治”思想。其關(guān)鍵在于,透過失眠這個表象,看到其背后的脾虛、血虛等本質(zhì),治療方案能夠釜底抽薪,表象的失眠自然迎刃而解。
分享國醫(yī)大師鄧鐵濤的弟子靳士英教授的治失眠沐足方,在家里也可以試哦~
用當歸、川芎、酸棗仁、五味子、石菖蒲各10~15g;黃連、肉桂各5g煎水。泡腳,浸漬至膝關(guān)節(jié),睡前沐足半小時。(失眠程度較輕者,僅用溫水即可,不用藥材)
可輔以穴位按摩與灸治,取穴涌泉、三陰交、內(nèi)關(guān)、神門,共揉按20~30min后上床睡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