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喝白粥吃半碗飯都會積食?
積食還會導致體重不增長?
到底什么是慢性積食……
今天,我們一起來捋一捋慢性積食那些事兒~
什么是慢性積食?
所謂積食,就是“因小兒喂養不當,內傷乳食,停積胃腸,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”,可以理解為:小孩吃某種特定的食物過量了,遠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,結果導致脾胃功能減弱。


那慢性積食呢?就是比有形積食(點擊鏈接查看調理有形積食的妙招)更進一層的積食,也叫“無形積食”,可以說是積食的“加強版”——有形的積滯食物不存在了,但其傷害依舊在,有形積食當時引起的脾胃功能損傷,一直都沒有恢復。正如,我們日常所用的手機,因經常過多運行程序導致卡頓慢,日積月累,即使重啟手機,運行單個程序依然會出現卡頓反應慢。
其實,無形積食就是傷了脾,即使小孩天天白飯稀粥,舌苔仍舊厚膩,表現出積食的癥狀。
現實生活中,家長們往往又擔心寶寶營養不足,無節制給孩子吃肥甘厚膩味,導致孩子脾胃一再損傷,最終積重難返。對孩子而言,更是雪上加霜。
慢性積食對身體有什么危害?
慢性積食對身體的傷害,相對于有形積食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在中醫五行中,脾屬土,肺屬金,土生金,因脾胃損傷,故脾土不能生肺金,即脾不能促進、協助肺的生理功能,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導致肺氣不足。慢性積食的孩子,就經;忌细忻啊⒖人陨踔帘茄追窝椎扰c肺經有關的疾病。


此外,“脾在體合肉,主四肢”,因脾胃已被一再損傷,導致水谷精微運化不足,不能很好滋養四肢百骸,孩子往往會瘦弱不堪,個子不高,也容易毛發黃稀成綹,四肢很瘦,胃口不佳,或者特別能吃卻不吸收,容易腹瀉,口中有味,積食的癥狀反復出現。
如何調理慢性積食?
慢性積食一旦出現,那就是需要家長們更加用心地幫助孩子進行調整身體。
推薦綠色無副作用的小兒推拿,有積食的孩子就要采用先清后補的次序來進行推拿。
清脾經100-300次
補脾經100-300次
清胃經100-300次
揉板門100-300次
推四橫紋3-5次
四橫紋和板門相配(具體操作見下圖)

清脾經(往指尖推)

補脾經(往指腹推)


清胃經(往指尖推)


揉板門(順時針揉)


推四橫紋(由食指往小指揉掐)
除小兒推拿外,明代大醫家龔廷賢的消食餅,也是調理孩子無形積食的常見食療方。該食療方中用到了懷山藥、蓮子、茯苓、薏米、芡實、焦山楂、焦麥芽、焦神曲及炒雞內金九種常見的藥食同源食材,在先“消”的同時,增加了“補”的功能,攻補兼施,與推拿中先清后補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
要注意的是,調理方中的懷山要選取沒有被硫磺熏制,蓮子要沒有被藥水泡白的,只有買到道地的藥食同源食材,才能更好發揮調理方功效。紫和堂可提供優質無硫的高品質精品藥材,可到紫和堂各大門診咨詢購買。
當然,我們所提供的方法都是幫助家長做事后調理恢復的,最好的方法就是中醫所提倡的 “治未病”,防患于未然,希望家長們都能找到健康養育孩子的正確方法。
漫漫育兒路,我們一起加油!